
知行合一,光大华夏。今年是光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也是纪念五卅运动爆发10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4月22日上午,由华东师大档案馆、校史党史办公室、博物馆主办的“爱国爱群:光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档案文献展”在普陀校区博创楼二楼博物馆展厅开幕。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践行博物馆历史和文化育人,建设一流大学文化,全面展示光华大学作为“民族脊梁型爱国学府”曲折而辉煌的办学历程,助力学校高质量卓越发展,特举办此次展览。展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通过校史沿革、教师教学、校园生活、红色血脉、杰出校友五大主题架构,精选350余幅历史图片,全面展示学校辉煌的办学成果;二是聚焦历史现场,甄选光华大学成立批文等逾百件珍惜档案,勾勒学校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三是着眼文化传承,汇集乔石、尉健行、姚依林、汪道涵等著名校友手泽,并呈现钱锺书、胡适、王蘧常等创作的20幅书法作品,以及张善庆校友捐赠的学生戒指、陈宗发校友后人捐赠的毕业证书等30余件实物,再现光华大学“光我中华”的信仰与担当。

开幕仪式上,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在致辞中指出,光华精神的时代价值,是“教育救国”的家国情怀,是“教育报国”的初心如磐,也是“教育强国”的文化自信。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殿明在致辞时说到,两校分处长江头尾,却始终血脉相连,共同传承着光华的精神火种,东西辉映,合力报国。华东师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博物馆馆长雷启立在主持开幕仪式时表示,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强国”,彰显了华东师大的深厚文脉,也是对新时代教育强国使命的生动诠释。

在“百年光华大家谈”环节,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王永前校友,文汇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缪克构校友,新民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可校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前身是创建于1925年的光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袁芳分别讲述了与光华大学、与华东师大的故事。

华东师大档案馆馆长、校史党史办公室主任汤涛介绍了展览筹办的有关情况。华东师大教育发展基金工作办公室主任任开蕾与光华校友后人张萌共同发布“知行合一·光大华夏”光华百年纪念基金。梅兵为光华大学校友张善庆及校友后人王恩霖颁发捐赠证书。最后,梅兵与95岁高龄的光华校友范祖德先生共同启动此次展览。
华东师大党委常委、学校办公室主任、统战部部长张惠虹,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麒,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吕志峰,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蒯曙光,学报期刊社主任黄薇,光华书院院长郑祥民,哲学系党委书记王柏俊等出席了开幕仪式。

开幕仪式后,华东师大博物馆党支部开展了“爱国爱群:光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档案文献展”主题党日活动研讨交流等。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常务副馆长夏祥伟主持活动。

夏祥伟理论联系实际,交流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心得体会,同时表示要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学习光华大学作为“民族脊梁型爱国学府”曲折而辉煌的办学历史,发挥新时代高校博物馆历史和文化育人等的功能与作用。
支部副书记林丹从周有光先生的回忆录谈起,《逝年如水》中载,(光华大学创办后),很多人不仅是来读书,还是来支持这个学校的,当时是要给中国人争一口气。我们中国人也能办大学,而且一定要把它办好,是这么一个情绪。”此次展览展现了光华大学的办学成果,我们要在光华大学精神的鼓舞下,做好博物馆展览和教育等工作。
支部党员谢书玲认为,光华大学诞生于“五卅运动”的血色黎明,光华的前辈们克服各种艰辛筹建了学校,在艰苦的环境中先贤们仍不忘爱国,坚持办教育,以教育强国。在AI、DS强势的当下社会,教育仍是国家强大的基础,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我们更要秉持爱国之心,办好教育,以教育强国。
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强国”,此次展览见证了“光我中华”的时代担当,我们将进一步传承弘扬百年光华精神,在教育强国的征途上,努力奉献出自己的一份挚热和贡献。